在我看来气泡图是一门玄学,而且玩的是抽象。有些年份气泡图会无限接近标准答案,但是有些年份气泡图却又很会埋坑。所以一直试图从气泡图中找到一些规律,可惜的是折腾一段时间以后发现并没有一劳永逸的规律可循,很多时候我们还是要回到大设计建筑的空间结构上去理解气泡图。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有必要回顾一下2017年到2024年的气泡图到底都表达了一些什么东西。按照习惯,先看一下分析表格:
这个表粗看有点让人懵逼,但是细看就会发现其实我统计的思路其实很简单。就是通过不同的图例符号、例如气泡、单实线、单虚线等看其在不同年份表达的意义,并通过在不同年份对比看其是否存在一致性。
可惜,结果正如前面所说的那样,几乎每年的表达都不一致,不仅图例不一致而且其传达的信息量都不一致。正让我对“世界是个草台班子”这句话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尤其是在2021年之前,基本上每一年的表达方式和逻辑都不一致,感觉每一年都是完全不同的人在出题和绘制气泡图。反而是2023和2024年其气泡图的表达有着一种连贯性,并且有迭代的感觉。
先看2023年的气泡图,其中气泡所表示的内容都是重要的功能房间,大部分是独立表达一个房间,仅有消防车库通讯室这里是合在一起进行表达的。从题目上来看这里合在一起表达估计也是为了区分不同的出入口。并且气泡图这些功能房间都是在文字描述里面有单独描述的,并且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所以可以理解为这些房间都可以通过文字描述和气泡图来实现在总图上的定位。
很多时候我们只关注到带“*”的房间,因为带“*”的房间分值会更重一点,而且需要标注面积,但是随着题目的复杂以后,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时候单从“*”是很难确定房间定位的,最终还是需要从气泡图这些房间来推导。
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功能分区在气泡图上不再明确表达出来,不像2018年直接表达一级功能分区、2017年直接表达二级功能分区。说明出题老师认为直接表达功能分区会比较容易让应试者猜出建筑布局,所以有意识的将其打散为更为琐碎的功能房间,由此来增加题目的难度。
第三,通过气泡图我们不太容易看出流线关系。在2023年以前的气泡图我们是可以直接的看出建筑的流线关系,而且出题老师怕我们看不出来还刻意的为我们做了流线示意。但是在2023年和2024年就没有了流线的示意,而且还会故意调整气泡的为主关系来误导应试者,对于没有经验应试者来说,还真不一定能够在第一时间反应过来这是一个环形动线建筑,不知道是出题人变坏了,还是出题人着变坏了。
这里选择了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年份来做对比。例如在2022年有一个室外展示庭院,气泡图就非常大方的表达了出来,但是在2023年同样有一个类似的交流中庭,但是出题老师却故意的放到一边来误导考生。
因此,如果我们对“口”、“回”、“日”、“田”、“工”认识不够深刻的话,很容易被出题老师给玩弄。
第四是出入口的表达,几乎所有年份的气泡图都有表达所有出入口位置,当时方位不一定准确。我看气泡图有个习惯,首先就是看出入口位置是否和文字描述一致,如果一致的话,就非常方便我对着文字看气泡图并且落实房间的位置。如果出入口位置不对,那么就会有两种可能性,要么就是转个角度,要么就是上下镜像关系,我们先看看基本准确2017年,基本上按照气泡图的方位就能确定房间的落位
而在2020年,气泡图出入口表达和总图存在明显的偏差,但是仔细发现只要旋转90度,将出入口调整到南面以后,房间关系突然就顺畅了,也就是基本上和描述一致。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镜像关系的气泡图,这是2021年的《文体活动中心》,做过真题的朋友都知道,文艺区的多功能厅是在南面,但是气泡图去表达在了北面,也会给很多朋友在做题的时候造成了不少的困扰。
但是我们在看二层的时候,发现位置就正确了。我认为这不是出题老师故意设坑,而是在绘制气泡图的时候必然会出现的问题,为了让气泡图更为直观而不得已为之的一种操作,这个等下我会细说。
不信的话,我们看2023年的气泡图也有类似的相同操作,例如消防主题厅,微型消防站,很明确的是放在南面,但是首层却放在了北面,二层又回到了南面。
在2024年也出现了这样的操作,有经验的朋友其实已经知道这是什么一回事,但是秉着负责任的态度把这个事情的缘由分析清楚,以免粗心的朋友掉进坑里。
但是这种镜像几乎都只是出现在极个别的功能分区或者房间上,几乎不会把整个气泡图都镜像了。如果我们从绘图者的角度来看,就容易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了。
首先,从历年的真题来看,气泡图都是一行表示一层,由下至上的表达每一个楼层(2018年除外),即最下面为负一层(如果有,例如2020遗址博物馆),然后上面是一层和二层,就像下面图这样:
在这样的逻辑上,加上每一层的功能房间关系图就变成了这样。
如果一层与二层之间有一个房间关系比较密切,且存在垂直交通,那么就会用一个虚线将两个房间连接起来,这里我们以“房间F”和“房间F2”为例。
看到没有,如果直接连起来就会出现连接线(图中的红色虚线)穿越其他房间的情况,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出题老师在绘制气泡图的时候就会将其中某一层的这个房间做一个南北镜像,让楼上楼下关系密切的房间贴合在一起。
为了保证房间关系的逻辑性,与“房间F”密切相关的“房间C”和“房间H”也会被镜像,而其他与“房间F”关系不大的“房间A”、“房间E”则会保持原来的位置不变,于是就形成了最终呈现的气泡图。
其实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懂的朋友都懂。但是由于身边好多朋友都在这里掉坑,其实我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也掉坑里面了,就是在练习2021年的《文体活动中心》将多功能厅放到了北侧,导致了后面各种糟心的问题。
那么我再来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因为2023年和2024年的气泡图呈现了高度一致性,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之后的气泡图会继续延用这样的表达方式,所以就以这两年的气泡图为基础做总结。
1 每一个气泡都是功能房间,并且不限于带“*”号的房间,并且气泡出现的房间在文字描述部分都有对应关系。
2 单实线表达房间直接联系、点划线表达有垂直交通联系,虚线表达联系便捷(通过走道联通,但是有分隔门)。注:以2024年的表达方式为参考。
3 功能房间以及出入口和总图没有绝对对位的关系,仅表达房间之间的关系示意。
5 不常见的表达方式要格外关注,往往都是特殊的暗示。例如2023年虚线气泡表达的室外体验场地。
不管气泡图怎么抽象,我觉得我们在练习中还是应该掌握一套固定的气泡图解读方式,这样可以保证我们在掌握关键信息的基础上不被其所迷惑。
这里我就分享一下我读气泡图和做标记的方式,我相信道友们一定有比我更好的方式,所以这里就做一个参考,相互借鉴一下。
在读气泡图的第一步,我会将不同的功能分区都圈出来,这样可以保证我时刻都注意到宏观布局,而不会过早陷入到某一个房间的细节之中。
像这样把不同的功能分区用铅笔圈起来以后,其实关系就很明确了。一层就是典型的三大块,二层只有两大块,缺少卫生服务区。这时我们再看一下面积表,如果一层和二层面积差别不大的话,那么二层一定有一块来补上卫生服务区这块。首先可以排除的是养老服务区,因为养老服务区肯定上下对其,那么就只有剩下的多功能厅、文化展廊以及服务站。然后我们可以根据面积关系以及流线关系就可以确定是服务站补上了卫生服务区这一块,如果你记忆里不好,可以把功能分区的面积写在旁边,但是这个比较耽搁时间,并不建议这么做。
接下来我会把一些重要的元素在气泡图上画出来,尤其是文字部分用括号表达出来,但是气泡图故意淡化的空间。例如老年室外专用活动场地可结合中庭使用,以及进深不小于25米,面积不小于500平米的入口广场。
最后再结合文字描述将能够确定方位的功能房间都注释出来。
当然,实际上会比这个画的乱得多,而且基本上是一遍读题一遍对着画的,所以是一直是在跟着题目信息而不断的在修改和完善,直到最后把题目读完。
由于现在气泡图很难直接看出来流线关系,所以我们需要对大设计的空间组合和流线关系要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作为一门考试,我的习惯是从试卷本身来认识。我们大设计的试卷是A2的硫酸纸,也就是一个594mmX420mm的绘图空间。制图比例是1:200,这样计算下来,图纸最大可以画118.8m X84m的建筑。考虑到还有图签,以及用于标注尺寸等基础信息的空间,因此大设计的建筑控制线长边最长一般在90m,短边最长也就是70m。
如果单层撑满的情况下就是90X70=6,300平米,但是我们知道大设计就是是两层,总面积一般不会超过7000平米,因此单层面积也就是在3500~4000平米之间,这与试卷面积存在1500-2000平米的面积差距。
为了保证试卷的利用率(开玩笑),出题老师一定会通过各种限制条件,例如有进深和面积要求的广场、采光中庭或者室内等元素来把整个图面撑满,当建筑被迫拉伸以后,要保证动线的合理性,那么就不得不使用环形动线。在实际生活中,稍微复杂一点的建筑,环形动线都是最优解。
这也就是我们的真题最终都会呈现出中庭(或者类中庭大空间)+环形动线的空间布局形式。
当然,如果只是这样,似乎就显得太简单了,对不起各位建筑师本科5年的学习时间。所以一定会将环线上的功能分区几个不同的功能分区,同时将其方位信息隐藏在与外部条件之中,于是就变成了这样。
很明显,这样还不够。不然怎么称得上最苦逼的考试呢?于是在这个基础上又会增加后场部分,但是后场始终是后场,不能宣兵夺主,所以后场的面积和流线都不会太复杂,最后加上去就像背了一个小背包。
为了确定前场和后场之间的关系,那么就需要有一个功能房间是兼顾前后场的,如果是展览建筑,最好的房间就是可以给前场观看的研究室。如果有餐厅的话,厨房是最好的选择。其他情况下还可以利用控制室之类的房间,这样前后场之间的关系就复杂起来了。
但是这样,不久很快被考试掌握套路了吗?于是出题老师就开始在这个基础上玩花活,但是这个基本逻辑是考试大纲定下来的不能变,所以能变的就是外部限制条件、后场的形式、以及前后场交界房间的名称,于是各种变体就出现了。
我这里也就列举了几张形式,实际上出题老师玩的比我们想的花的多,我这里也将2017-2024各年的空间关系和流线做成了简图,大家可以一起来欣赏一下大设计玩的有多花。
这里说这么多,就是希望各位朋友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基本空间框架概念。出题老师不会在考试上玩创新的,最多也就是改进。不仅仅是大设计,基本上我们所有的复杂建筑都逃不过这样的空间组合形式,剩下的就是在立面上捏造型了。
无时无刻都把这个空间框架记在心中,一定不会差太远,加油。
写作不易,你的评论、收藏、转发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