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公交客运枢纽站是比较有争议的一年,很多朋友在考完以后都对题目中给出的流线提出了质疑。这里我们先按下不表,等把图都做完以后再来讨论这些争议点。
那么现在就开始今天的公交客运枢纽站的方案设计。
这次还是在南方,需要修建一个6200平米,具有换乘性质的公交客运枢纽站,并且需要和旁边的轻轨站和停车楼相连。
通过总图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轻轨位于场地的西侧,停车楼位于场地的动车。这种明确的与已有建筑的连接是我们非常喜闻乐见的前置条件,因为这些明确的功能能够帮助我们更快的确认建筑功能分区的位置和具体某个功能房间的位置,就如2022年考试评测综合楼那年的题目一样。
根据用地条件的描述,并且对照总图,我们可以发现项目北侧和南侧是直接临城市次干道、西侧和轨道站之间有一个辅路,东侧的次干道是在停车楼的东侧,再加上东侧轻轨出入口楼梯,根据经验我们可以很快的判断只有南北两侧才可以做机动车开口。
这次的总图设计要求与其他年份比起来要稍微复杂一下,毕竟这是一个公交客运枢纽站,人与车的流线设计肯定是项目最重要的地方。所以我们有必要在这里多做停留,不要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首先,在基地南侧设置客运停车场,包含了四个部分,分别是达到车位、发车位、过夜车位以及洗车位,同时还包含有两个机动车开口。由于已经确定了在基地南侧,不需要任何推理,所以我们只需要在总图上把对应的条件标注好即可。
这里题目虽然没有给出开口位置的限制条件,我还是习惯性的按照距离转角处70米的距离进行了预留。可能有些城市在实际规划上,对于辅路这些地方的开口并没有70米距离的要求,但是对于考试来说不会考虑那么多特殊情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还是尽可能的按照规范要求来做。
其次,在场地北侧设置旅客小汽车出入口,并且需要布置40个停车位以及一个上下客的站台。和刚才南侧的站台对上了,有一种对称的感觉。
第三条要求在西侧设置2500平米的广场,这个尺度算是比较大的,记得上次多厅电影院还是900平米,现在一下扩大了接近3倍。并且没有说进深是多少,不符合常理。于是我们看看总图,建筑控制线到红线有40米的距离,如果不考虑进入建筑控制线,那么广场的宽度应该是2500/40=62.5米。而场地短轴方向有133米,完全足够了。
第四条描述了内部流线,也就是说出了南侧的客车流线、北侧的旅客小汽车流线,还有一个内部的流线,除了6个内部车位以外,还需要考虑快餐厅的货运。但是从目前的已知信息我们无法判断内部流线在西侧还是在东侧。因为西侧的面积还是有富裕的,需要我们确定快餐厅的位置以后才能明确。
第五条说了与两侧通过二层的廊道来连接,并在总图上已经标注好了9米尺寸,位置可以通过1/500的比例尺在试卷上轻松的测量出来。
第六条强调了雨棚、台阶可以突出建筑控制线,估计会有突出的情况,这里留意一下。
开篇依然很传统的抖出了四个功能分区,分别是换乘区、候车区、站务用房以及出站区。并且用了我们非常熟悉的相对独立、流线清晰。相对独立的意思就是功能分区之间的分隔是有门,流线清晰就是不能出现流线跨越到不想干的功能分区里面。
这里提示我们看面积表个气泡图,从面积表很清晰看出来一层四个功能分区都有,二层没有候车大厅和出站厅,说明这是一个简单的单层进出流线,比想象中的客运站要简单一些。
但是气泡图初一看,有点莫名其妙的感觉,因为这次的气泡图就只简单的画了功能分区,不像前面几年还把一些重要的功能房间都给画了出来。
气泡图中人行广场和小汽车停车场的位置是对的上文字描述的,分别在西面和北面。应该在南面的候车厅出站,放到了东南角,正南面主要的位置放的是站务用房区。到了二层,本应该在西侧和东侧的轻轨站及停车路分别放到了西北侧和东南侧。一时间很确定站务用房具体的位置。
换乘区的描述中,对换乘区做出了非常清晰的描述。一层西侧有出入口一个,北侧有出入口两个,说明换乘大厅在西侧和北侧是靠外墙的。并且在二层是连接了两边的既有建筑,也就是说在一层是一个“L”型形状,到了二层是一个“一”字型的形状,或者至少两层都是“一”字型的形状。
快餐厅配置独立的后勤出入口,并且与内部专用小汽车停车场联系便捷。这句话很有深意,内部专用小汽车停车场应该指的是站务专用那6个小汽车停车场,也就是说快餐厅有可能是与站务用房区靠近的。但是看气泡图上,又想差甚远,现在还不敢立即确定。所以做个记号,看看后面还有不有实锤的信号出现。
通过第一条我们可以认识到,候车区域换乘大厅有多处的联系,第一个联系是通过安检通道联系,另外一个联系是一个单向出口,这个和我们平时乘车的经历很类似。候车厅开向站台检票口2个,说明候车厅基本上就在建筑的最南面,与乘车站台比较接近。
第二条强调了母婴候车室,而且母婴可独立到达站台,说明母婴也是在建筑靠站台的一侧。
第三条,候车大厅旅客休息区为两层通高?初看这句话有点蹊跷,为什么不是候车大厅两层通高,而是旅客休息区两层通高,赶快看看面积表和示意图,看有不有哪里描述了旅客休息区。
果然在面积表的备注里面说了旅客休息区不小于640平米,也就是960平米候车大厅里面有一个640平米的旅客休息区,而且是通高区域。再回忆到二层北侧还有一个连接东西向的换乘大厅,那么旅客休息区的南北向位置基本上已经可以锁定。
通过上面两句话可以知道,出站区南面是连接站台,北面是连接换乘大厅。在南面的旁边还有一个出站值班主任。那么这个出站值班主任又是有什么房间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又不得不看面积表,因为气泡图确实没有什么可以看的。
通过面积表发现,除了出站值班还有验票补票和卫生间,值班室在南侧,验票室在北侧,那么公共厕所就是夹在中间了,目前可以这么猜测。
但是目前并不确定出站区是在西侧还是在东侧,仅通过气泡图表达是在候车厅的东侧区域。因为气泡图只是示意,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敢百分之相信它,除非文字描述任何都没有提及的情况下,会参考气泡图的布局方式。
首先第1条,站务用房有独立的出入口,并且与换乘大厅、候车大厅连接。这句话很好理解,就是一面贴临换乘大厅、一面贴临候车大厅,还有一个面临外墙。
第2条描述了售票厅,记得前面在换乘区的第4条也描述了售票厅,也就可以大胆的推测售票厅位于换乘大厅和站务区交界的位置。
通过第3条可以知道,值班室、广播室以及医务室是位于候车大厅与站务用房区域的交接处。
第4条的公安执勤连接了售票厅、换乘大厅和候车大厅,同时还对内部开门,能连接这么多空间的房间一定是在转角处。
第5条,调度室位于站台和内部用房之间,那就是在南侧。
第7条强调了二层的交通卡办理处也是位于换乘大厅和内部用房的交接处。
通过上面密集的文字描述,我们可以在草图纸上大概把各个房间的方位表达处理。
这个也只是关系示意,因为目前仍不能确定站务区是在东侧还是在西侧,因此镜像过来也是可以的。
由于前面说过,如果一直找不到明确的文字方位描述的,那么我会暂时按照气泡图的方式来进行推进。因此,就先暂时将站务区放到候车厅的西侧,与气泡图保持一致。
公区的卫生间要求设置成迷道式,就是在没有门的情况下也不会出现走光,这个对于长期做购物中心的朋友来说小菜一碟,如果没有做过可能要费点心思。这里提到了自然采光的要求,一般我们都不大会过多的区去关注这个要求,但是这里单独强调了自然有其特殊的意义,所以不能忽视。然后是结构形式和层高、室内外高差等比较套路的说法。
诶?怎么没有说柱网尺寸呢?这是想起来,在试卷中明确柱网尺寸是近年来才出现的,在不久之前,选择柱网还是大设计的考察点。不过这个并不难,根据已知条件和房间面积规律,还是能够比较容易地推导出柱网的。
这里注意一下是绘制屋顶平面图,记得有几年要求是绘制首层平面轮廓哦,所以这里不要搞错了。
到这里,我们把整个文字部分都已读完,但是依然并不能确定站务区是在东侧还是在西侧,那么我们就只有以试错的方式来逐个论证了,那么我们首先按照气泡图所示的方位来把平面示意图简单的画出来看看。
我们简要的把功能区和流线画出来以后,发现客车的流线是没有问题的,西侧到达以后出站,然后是发车,再出站整个动线比较流畅。其他的功能关系也是OK的,唯一的问题是出在内部停车上。
如上图所示,内部停车有四个区域可选,我分别标出了ABCD。如果内部停车区设置在A点,那么内部流线就要穿越换乘大厅的入口和人行广场。同时内部停车里面还有一个餐厅的专用货车,除非餐厅设置在西北角这个位置,否则也会出现流线交叉,可以当作一个备选项。
我们接着看看B点,首先内部车辆要到达B点就必须要穿越人行广场,或者穿越南面的客车区域,显然不符合题意,因此B是肯定不行的。
如果设置在C点,那么车行流线是完全没有任何问题,此外餐厅需要设置在西南角的位置,同时内部人员需要穿越站台区到达站务区,相比A点穿越前区的人行广场,走后面的发车站台似乎要好一点。
最后是D点,流线和C点差不多,但是C点更贴近站务区,因此C点更优。
因此,如果功能分区按照气泡图的方式来布置,那么内部停车区设置在C点最合适,勉强符合题意。那我们再看看二层有不有什么房间可以帮助我们定位呢?二层唯一强调的房间就是交通卡办理处,它是位于站务区的,也就是在西侧。我们前面了解到,场地西侧是轨道交通,东侧是停车楼,充值卡肯定是为公共交通服务的,那就是靠近轨道交通更优。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放到西侧更为合理。因此,这种布局方式唯一的不足之处就是内部人员穿越发车站台这个情况。
那我们放到东侧再看看是个什么情况?其实不用画图我们就可以看到,出站位于候车大厅的后面就有明显的不合理。比起前面的不合理之处,这个不合理问题更大,所以多次比较以后还是认为内务放到西侧较为合理一点。
写作不易,你的评论、收藏、转发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