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考试的时间越来越近,在前面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陆续的将2017年至2024年的真题都从新的梳理了一遍。
不知道各位道友有没有一起认真在认真的研究,这次重新梳理对于我来说确实是比较费神的一件事。以前备考的时候草图和字都很潦草,自己看的清楚就行。现在要拿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就必须要考虑到各位看客的体验,因此不得不把思维梳理清楚,把图面整理干净,同时还要尽可能的以接近考试答题的感觉来试画答案。这也是我一直没有用CAD来绘答案的原因,CAD绘图确实很快,导出成PDF也很好看,但是过于完美会让我们缺少一种真实感。
我在曾经考试之前一直希望在网上寻找比较接近真实考试答案的图纸,但是几乎找不到。要么就是培训结构给出的CAD版本答案,要么就是水军秀出来的双线图纸。我对自己手笨这件事认识非常的清晰,既然试卷允许了我绘制单线图,我肯定就不会再去考虑双线图这个事,所以我想找一个单线图通过的试卷(底线)看看到底长什么样,但是很难,感觉这个世界都对这件事保持了一种神秘感。
直到我一次性通过考试以后才发现并没有那么难。由于是第一次参加考试,我当时画的答案比平时要潦草的多,瑕疵也很多,而且当时在我后面的一个哥们应该是职业考生,我感觉他很快就画完了,给我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而且由于考试的桌子很小,考之前没有预料到这个事情,导致试卷掉在地上被我踩了好多次。准备了两杯咖啡带进考场,结果一口都没有喝。不过好在我考试前两个月,把所有的真题都试做过一遍,所以最后还是稳住了自己的节奏,在交卷前20分钟把所有的图都画完。
考试完了以后,大厅里面就有人把草图纸带出来开始对答案,我也参与了讨论,感觉自己方向是正确的,但是由于紧张细节缺失了很多。到了晚上朋友就给我发各个培训结构的试做答案,但是我没有那个心思去看。因为我要考6门,还得准备第二天的考试。
考试完以后到出成绩的几个月里面,我一直会做一些噩梦,梦见我因为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而只得了59分、58分等等。不过好在8月初我从北京回来上班第一天就看出群里面出成绩的消息,马上登进去看看,还好6门都以比较理想的成绩通过。
后来想想整个过程,6门以后的一注真的是要比以前简单很多。虽然我没有经历过9门,但是单从考试内容来说要少了很多。比如结构力学,现在就10道选择题,对于我们这些早就远离数学的人来说,莫不是天大的幸运。就算我10道题全错,也有通过的可能性,确实会减少很多的复习时间。
啰啰嗦嗦的说了这么多,就是想让各位还在备考的道友们还原一个考试的真相。
由于在地产公司工作时间过长,对于很多事情我都习惯于从数据中去寻找一些规律,于是借助AI的力量,我将2017年-2024年大设计题目的一些数据给统计了出来。
通过上面的表我们可以看出来,大设计题目的字数是越来越多,从2017年的1822个字到2024年的2647个字,字数整整多了800个字。我估计很少有人去研究过这个事情,但是我们却不能忽略掉这些文字增加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首先大部分正常人在阅读理解性文章的时候,大概的速度是在150-200个字之间。根据我的经验来看,大部分建筑师阅读文字的速度是要低于普通人的,因为我们更习惯于看图。所以在粗读题目这个事情上,2017年你可能只需要10分钟左右,但是到了2024年你就需要接近30分钟的时间。
而且根据人的生理反应,当你发现阅读速度不如平时训练的时候(例如你平时联系就是15分钟粗读,然后30分钟精读),精神就会紧张起来,而一旦人开始紧张以后。就会出现不自觉的跳读,这是一种不自觉的行为,有可能你自己都无法意识到自己在跳读,因为大脑会自动补齐你忽略的部分。
对于考试来说这是最可怕的事情,因为跳读情况下,你以为的题目信息并不是题目真实给你的信息。到了后面读完以后信息都是以碎片化的形式在你的脑海里,画草图的时候你又不得不回去文字部分查找相关信息。这就是很多在2024年考试中,到了4个小时的时候草图都没有定稿的原因。
另外一个就是房间数量,从表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房间数量是在不停的波动中,而且和每年的考试难度有相关性。2017年较多是因为有旅馆客房和多个厨房,虽然多,但是重复率高。而到了2024年,虽然有客房,但是卫生服务区和养老服务那些琐碎的小房间重复率极低,而且关系复杂。很明显大大的增加了思考难度和绘图难度,就从最后写房间名称来说,以前你可能只需要5分钟,到了2024年就需要10-15分钟,绘图中间过程还要考虑不同房间之间的流线关系和采光条件的话,时间差异可能在1个小时以上。
至于为什么2024年会出现这个建筑类型,我的理解是跟当前的国家导向是强相关的。因为2023年开始,国内就不再允许兴建大型场馆,反而是更加追求一些改善民生的基础建设,我们的大设计自然也就紧跟国家的方向往这个方向靠。
前面说这么多主要是想告诉大家,我们在拿到试卷的时候,就要通过文字的和房间的数量来初步预判题目的难度和绘图量,从而提前做好应对措施(平时练习的时候就要估一下自己的时间,例如2019年多厅电影院是比多长时间,2024年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是多长时间。题目简单的时候哪些细节要更加的关注,题目复杂绘图量大的时候哪些东西要舍去),不要在读题的时候越读越慌张,最后兵败考场。
同时我们还要对试卷的结构要有一个清楚的了解,虽然我们做了很多真题,但是如果现在要你把试卷的结构清晰的说出来,我估计大部分人都不一定能准确的回答。因为我们习惯于去关注绘图部分,而忽视文字部分。就好像有些人直接拿气泡图来做草图,直接忽视文字部分的描述。这是建筑师的毛病,对于考试来说就必须改。
几乎所有的试卷都是由四个部分组成,虽然部分年份会有差异,但是近几年越来越趋于标准化,所以我们了解这个四个部分以后,在读题的时候就知道如何在里面快速的寻找信息。
第一部分是任务描述部分,这部分告诉我们项目的地理位置、建筑目的、核心功能、建筑面积以及层数。虽然我经常吐槽题目描述项目所在的位置对于设计一点用都没有,但是我们依然不能忽视,例如近年来这段话会基本上点明建筑的核心功能,也就是我们后面最先需要确定的功能分区位置。
例如2024年的核心定位分区是养老服务区,而这部分就用括号说了养老服务区有5层。2023年这里提到了“物资储备”和“消防救援”,而这两个功能分区就是项目解题的关键所在。
在2022年以前就没有类似的描述,说明近年来出题老师在有意识地增加一些提示信息。
1 告诉我们基地四至情况
2 需要布置的室外场地位置及面积,如人行广场、绿地、以及特殊场地要求。
3 机动车开口以及人行开口的要求,机动车道以及人行道的要求及尺寸。
4 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停车数量要求。
从这个部分开始,信息量就开始加大了。尤其是很多特殊的场地信息和现状环境信息,是我们后面功能分区定位的关键要素。例如2024年北侧的养老公寓、东侧的商业都暗示了我们对应的功能分区位置琐杂。2023年西面学校运动兼作应急避难场地,与物资储备功能分区相对应。2022年考试评测楼,西北角的既有办公楼筑帮我们定位了卷库区。2022年数据应用科普中心南侧干道帮我们确定了超算中心等等…
此外在这个部分出现的广场面积及尺寸也是非常关键的要素,在真题分析中我就多次提示到,一旦出现了广场面积和进深,我们就要立马算出另外一个边长。并且在总图上以方形的形式标注,不要把进深当作退距来使用。经历过2023年和2024年考试的朋友就一定会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因为把广场进深当作建筑控制线,你就永远都推导不出来建筑的凹槽形态。
因为很多朋友就是因为只想到退线,没有想到凹槽,始终推导不出合理的平面组合,最后功亏一篑。
1 第一段话会告诉我们主要的功能分区,也就是一级分区。
2 二级标题会分段描述不同功能分区的情况,往往在分段描述中,第一句话是关于二级功能分区的描述。
3 再往下是流线关系和核心功能房间的位置描述。
常见的定位关键词有
“联系紧密”、“独立出入口”、“相对独立”、“兼顾内外”、“X向布置”、“不的穿越”“避免紧邻”、“直接联系”、“直通”、“贴临”等。
通过建筑设计部分的定位关键词语,我们几乎可以定位90%功能房间的位置。如果能做到这一步,只要你能把图画完,通过几率一定在80%以上,为什么不是100%,因为很多人没有在功能分区之间随手画门的习惯。虽然说过很多次,但是这里还是要强调,只要你在功能分区之间没有画门,对于出题老师来说就是功能分区不明显或者穿越功能分区,往往扣分在10-15分。很多时候你绝对你都对了,但是最后你没有通过,就是因为没有画这些门。所以在画图的时候要养成习惯,随手画上,不要留到最后来补这些门。
草图的时候把门都标注好,墨线图的是时候先画门会帮你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问题。
1 其他告诉我们层高和柱网,根据近几年的习惯,柱网都直接在这个部分进行描述。
2 制图要求里面会告诉我们总图是用屋顶轮廓还是首层平面。
3 总图需要表达的出入口都必须在图纸表达,因为都是扣分点。
以上就是试卷文字部分的的一个总结,还有很多细节我都在真题部分里面详细的分析了,正如标题说的那样,答案其实都在题目里面。
之所以会首先写这篇文章,就是因为我们建筑师真的不喜欢看文字,容易在这个部分出大问题,所以拿出来再强调一下。
最后再简单总结一下:
任务描述部分:明确建筑最主要的一级功能分区。
外部环境部分:确定最主要一级功能分区的方位。
建筑设计部分:确定其他一级功能分区位置,通过定位关键词确定主要功能房间位置和流线。
最后再对照气泡图进行修正,建筑的公共布局草图基本上就可以明确。
大设计真没有那么复杂,下期我再继续讲一讲面积表的问题,加油!
写作不易,你的评论、收藏、转发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